由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发展改革委共同组织,由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和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编写的上海市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分析报告已经走到了第十一个年头,为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在上海市建筑碳排放智慧监管平台建设的契机下,今年发布的报告升级为《上海市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及碳排放监测分析报告》,首次对不同类型、不同时间周期的公共建筑碳排放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力争为建筑业主、研究机构、行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等不同层面的读者提供更多公开可用数据,推动城乡建设领域技术进步和“双碳”目标的落实。随着碳排放数据体系不断完善,报告将逐步披露更多建筑碳排放数据。
累计联网量
2023年与上海市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以下简称“能耗监测平台”)联网的公共建筑累计达2231栋,覆盖建筑面积达10697.3万m²,其中办公建筑联网数量最多,达717栋,占联网总量的近三分之一。
年用电量
2023年,与能耗监测平台联网的公共建筑年总用电量约为105.3亿kWh,较2021年上升4.0%(2022年疫情年不参与对比)。办公建筑、商场建筑、综合建筑与旅游饭店建筑依然是用电消耗主力,四类建筑用电量占总量的83.0%。
各行业用电量
2023年,与能耗监测平台联网的各类公共建筑年度用电强度情况如下图所示。主要类型建筑中,商场建筑和医疗卫生建筑用电强度较大,教育建筑用电强度最小。
分项用电情况
2023年,全市联网建筑各用电分项占比如下图所示。照明与插座用电量47.2亿度(44.1kW∙h/m²),空调用电量35.7亿度(33.4kW∙h/m²),动力用电量9.4亿度(8.8kW∙h/m²),特殊用电量13.0亿度(12.1kW∙h/m²),照明与插座用电占比最高,达45%左右,这与目前建筑中电气设备的增长有关。
分季用电情况
按照不同建筑类型分析2023年联网建筑在供热季、过渡季、制冷季的用电强度情况,所有类型建筑均表现出制冷季用电强度最高。对于电气化率较高的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办公建筑,其供热季用电强度也显著高于过渡季;而旅游饭店建筑、商场建筑和医疗卫生建筑供热季用电强度基本与过渡季持平,一是因为这类建筑冬季仍有部分使用燃气供暖,二是如商场和医疗卫生建筑人口密度较高,供热需求相对减少。
分时用电
按照2022年12月上海市发改委最新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市分时电价机制有关事项的通知》(沪发改价管〔2022〕50号)中一般工商业两部制用电计算分时段用电情况,从下表结果来看,冬季峰谷比明显小于夏季,旅游饭店建筑和医疗卫生建筑冬季峰谷用电量基本持平,而商场建筑无论在冬季还是夏季都是峰谷比最大的。
对主要商业公共建筑(办公建筑、旅游饭店建筑、商场建筑和综合建筑)尖峰时段用电量进行统计,2023年商业建筑尖峰时段用电量约为3.7亿kW∙h,冬季尖峰用电量占1月和12月总电量的10%左右,夏季尖峰用电量占7月和8月总电量的12%左右。如所有联网商业建筑为保持能源费支出不变,通过各种措施使尖峰时段用电量降低25%,则可削减尖峰用电量约9270万kW∙h,平均可降低尖峰负荷约37万kW。
年碳排放量
2023年,与能耗监测平台联网的公共建筑年总碳排放量为514.2万吨二氧化碳(万tCO₂),其中直接碳排放72.1万tCO₂,由燃烧天然气产生;间接碳排放442.1万tCO₂,由电力使用产生。目前联网公共建筑间接碳排放量占比为86.0%。
主要类型建筑年碳排放情况
2023年主要类型建筑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如下图所示。办公建筑由于数量最多,因此碳排放总量最高,但其碳排放强度较其他类型建筑相对较小。医疗卫生建筑碳排放强度最高。
医疗卫生建筑直接碳排放占比较大,达30%左右;其次是旅游饭店建筑,达23%;国家机关办公建筑电气化率较高,因此直接排放占比较小,基本在6%左右。
[徐汇本部] 上海市宛平南路75号
[莘庄园区]上海市申旺路519号
[金山园区]上海市金流路8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