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首届交通科技与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本届大会以“人工智能+交通运输”为主题,聚焦公路、水运、铁路、航空、物流等全领域,打造集学术研讨、成果展示、技术推广、合作对接于一体的高端平台。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携最新技术参展,并发布了低空无人机赋能城市精细化管理成套技术,就《低空经济赋能交通市政基础设施与城市精细化管理》进行倡议。
中国公路学会副秘书长刘传雷、上海公路学会副秘书长黄承明,苏州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科创中心负责人左泽,东南大学专任教师黄凯,上海同陆云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经理杜佳奇莅临发布会现场,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赵荣欣出席会议,上海建科院交通市政与勘测运维研究所相关负责人、技术骨干参会。活动由上海建科院市场发展部经理吕杰主持。
嘉宾致辞
刘传雷在发布会上致辞。他表示,作为新质生产力代表的低空经济将推动产业升级。当前高新技术与交通技术加速融合,智能化已成为交通科技的发展趋势,构建高质量交通运输体系也成为行业共识。上海建科院在低空无人机应用于城市治理领域的探索成效显著,其提供的可复制、可推广的“上海方案”,为智慧交通等领域的升级树立了典范。
赵荣欣指出,作为国内建筑与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科技服务领域的知名领先企业,上海建科院聚焦公路工程、城市道路、桥梁隧道、轨道交通、机场站场、水运水务及城市生命线等重点领域,依托数字技术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持续推动城市精细化治理。当前,上海建科院正乘势低空经济发展浪潮,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成果发布
上海建科院正式推出“低空无人机赋能城市精细化管理成套解决方案”,依托广域覆盖的机库网络、全链条的软件开发能力及多场景落地的实践基础,率先打通了低空资源与城市治理的融合通道,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注入新动能。
上海建科院正推进上海市域63座智能化无人机机巢的网格化部署,构建起国内规模领先的无人机城市精细化管理网络。该网络覆盖21条共计1100公里的轨道交通动脉,作业区域面积超1万平方公里,形成“城市5分钟响应圈”。配合多光谱传感器、激光雷达、SLAM等适应性荷载,无人机可高效应对密闭空间探查、建筑外立面检测、大跨桥梁巡查等人力难以抵达、特征不易感知的复杂场景,实现城市体征毫米级动态感知。同时,上海建科院突破性打造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无人机智慧巡查系统,通过数字孪生建模与AI决策算法,构建“任务规划-自动巡航-智能识别-闭环处置”的全流程无人化作业模式。
目前,该方案已在上海、天津、杭州等多个城市形成示范效应,成功落地基础设施巡检、交通流量侦察、农林生态巡查等十余个应用项目,全面支撑城市治理迈入“空中智理”新纪元。低空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在赋能交通市政基础设施与城市精细化管理方面潜力巨大。上海建科院将持续以创新为引领、技术为支撑,推动低空经济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为建设更加智慧、高效、宜居的城市贡献力量。
倡议发布
刘传雷、黄承明、赵荣欣、左泽文、黄凯、杜佳奇共同发布《低空经济赋能交通市政基础设施与城市精细化管理》倡议。
作为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技术服务商,上海建科院聚焦“建设-运维-智慧化”三大核心环节,形成“智能装备研发+数字化服务”双轮驱动模式。其自主研发的三维激光移动扫描仪、静力水准自动化监测系统及爬索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已成功应用于长三角(上海、杭州、绍兴)、山东半岛(青岛)、江淮城市群(合肥)等重点区域的轨道交通与城际铁路项目,为相关领域提供从专项技术攻关到系统集成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
[徐汇本部] 上海市宛平南路75号
[莘庄园区]上海市申旺路519号
[金山园区]上海市金流路892号